《北京年轮》系列影像展第五季

裕泰味,中国年

北京虽不产茶,但是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却是出了名的,无论冬夏,无论贫富,茉莉花茶的香气总是浸润着北京人的喉咙。长久以来,茉莉花茶已融入到老北京人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当中,走亲访友、日常待客、家中小饮,浓郁的茉莉花茶总是杯中的主角。

春天,收藏起最鲜嫩的优质绿茶备做茶坯;夏日,采摘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用于窨花;反复窨制,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花香入骨,花茶合一。再以吴裕泰百年拼配之方进行密配,使吴裕泰花茶达“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之境界。作为百余年历代制茶师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茉莉花的芬芳与茶香相互交融,浓浓淡淡,千回百转...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裕泰茉莉花花茶窨制技艺
茶坯制作
花源选择
鲜花养护
窨制拼和
通花散热
起花
烘培
反复窨制
裕泰密配

京城胶片的记忆影像展

2015年北京地坛新春庙会,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官网•北晚新视觉网、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此推出《北京•年轮》系列影像展第五季——《京城胶片的记忆》。五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主办方决定邀请多位当年的年轻人,如今的著名摄影家共同举办这次老照片影展。他们不仅仅是摄影记者,同时也是时代的记录者,因为工作原因与时代的脉搏贴得更近。

本次影展的作者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在京从事新闻工作,他们今天都已功成名就。这些媒体人年轻时用还是很“金贵”的胶片去为北京这座城市定格留影。对于他们来说,当初按下快门的一刻并未认为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儿,但谁也不会想到,北京这三十年变化得是如此之快又如此彻底,以至于今天看来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作为一项已经连续第五年举办的老照片展,用这些多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图片,与您重回这座城市的往昔,感悟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儿,从中寻找共鸣,重温曾经的共同情感...

1983年,两位市民在展览路大街中间的交通岗上乘凉。交通岗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现已难觅其踪。王文扬 / 摄影
1987年,北京展览馆的一场服装展销会。厂商在塑料模特儿身上标注真假字样,以示产品质量过硬。此前只有质量问题,没有真假问题。陆中秋 / 摄影
1988年,北京朝阳门外…… 王文澜 / 摄影
1988年,老北京的街头“检阅”。张风 / 摄影
1992年,街头的人们。李舸 / 摄影
1992年,“面的”,黄色。起步价十元,能走十公里,最多装六个乘客……卢北峰 / 摄影
1994年,书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问的人都讲究奔书市淘宝,为的是能淘到绝版书、便宜书。刘新武 / 摄影
2001年,西单,F4和《流星花园》。今天,“杉菜”成了北京儿媳。柴继军 / 摄影
2006年,崇文区草厂六条胡同。在数码相机早已普及的年代,用胶片相机去记录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旧城风貌,也是一种情怀。程玉杨 / 摄影
2006年,改造前的前门大栅栏。解海龙 / 摄影
上世纪80年代,DISCO开始在北京流行,“不正经”和“小流氓”曾是其代名词儿。于志新 / 摄影
1986年,北京利康烤鸭店开展电话预订烤鸭业务,侯宝林父子成了第一拨儿足不出户尝到佳肴的顾客。 徐建中 / 摄影
1981年,西四街头,交警护送小学生过马路。图:张兆增 / 摄影
80年代,北京市民排队在风雪中换煤气罐。想当年,煤气罐儿还是个“俏儿货”。贺延光 / 摄影
1993年,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第二年,廊坊三条,胡同两侧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个体餐饮中间,是一辆“开往春天”的三轮车。 邓维 / 摄影
1997年,四川民工武富贞家3岁孩子手气相当好,在地坛庙会当场抽中一辆桑塔纳。上世纪九十年代,街头彩票抽奖活动是人们过年的一大乐事儿。胡金喜 / 摄影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三十年回顾展

翻开历史,明清时期的地坛,是皇帝祭祀重地,普通百姓是无法靠近的;正因如此,在公众眼里,地坛有一种神秘色彩。而今,地坛庙会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庙会的文化品牌。历史造就了地坛的特殊地位,地坛又为今天的北京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自1985年地坛首次恢复庙会首办以来,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庙会的发展演变从一个微观层面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也反映了庙会组织者、筹办者思想观念、组织领导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古坛风貌为依托,以注重民族、民间、民俗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在京城庙会中独树一帜,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其胜景被誉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狂欢节。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将百戏名曲、民间花会、天桥绝活...

1985,北京地坛庙会。 王文澜 / 摄影
1990年,地坛恢复祭地表演。
1997年,地坛庙会外即开型彩票的销售现场和奖品。张风 / 摄影
80年代,地坛庙会上卖小吃。张兆增 / 摄影
2013年,庙会中的银杏大道。王建国 / 摄影

胶片的记忆终究是幸福的回忆

参展摄影家

  • 王文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高级记者。
  • 邓   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原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兼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
  • 李   舸: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高级记者 。
  • 贺延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范长江奖获得者,高级记者。
  • 于志新:新华社中国图片期刊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 柴继军:CFP视觉中国集团董事,总编辑,高级记者。
  • 徐建中: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 刘新武: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
  • 张兆增:中国安全生产报社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富士杯全国艺术摄影十杰,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 王文扬:中国知识产权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高级记者。
  • 解海龙: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 卢北峰:纪实摄影家,北京青年周刊副总编辑 。
  • 胡金喜:北京青年报图片部主任,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 程玉杨:摄影艺术家,中国大画幅负相拼接首创者。
  • 陆中秋:中国日报“聚焦”项目总监,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 张   风: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高级记者。

跟去年的后记开头一样,感谢您耐着性子看到这里。

作为由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北京·年轮”系列影像展,今年,该系列影展已是连续第五年在地坛公园举办。

区别于前几届影展,本次影展特邀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邓维、李舸,贺延光、于志新、柴继军、徐建中、刘新武、张兆增、王文扬、解海龙、卢北峰、胡金喜、程玉杨、陆中秋、张风等著名摄影家担任影展主创,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富时代感的画面在此呈现,与您分享。

从《北京·年轮》到《百姓生活六十年》,从《我眼中的北京城》到《北京·记忆》,再到现正展出的《京城胶片的记忆》,“年轮”系列影展每年的内容虽有不同,但主题始终如一。借地坛庙会一隅,我们希望能用这个展览为老北京人提供一个怀旧感悟的平台,为新北京人搭建一个展示北京城市由来的窗口;通过这些曾经的记忆,感知今日北京的来之不易。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主办方在此为每一个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市民加油!从前面的画面里不难看出,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曲折前行的,是百折不挠的,但终究会幸福的。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北京。

在此,主办方对所有给予影展支持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在此一并致谢;并祝广大市民、游客新春快乐。

主办机构:

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吴裕泰品牌创建于1887年(清光绪13年)。128年的制茶经验、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奠定了吴裕泰在茶行业的翘楚地位,目前在全国拥有360余家连锁门店,是国内最大的茶业集团之一。

凭借自采、自窨、自拼的“三自”方针,吴裕泰最具特色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受北京乃至全国茶友的喜爱。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投资、北京晚报主管,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媒体公司。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北京晚报官方网站——北晚新视觉网(www.takefoto.cn),下设新闻编辑和专栏编辑团队、经营发展团队、网络社交媒体编辑团队、新视觉互动论坛工作室、北京晚报视觉资料工作室、北京晚报移动客户端编辑室等机构,为北京晚报乃至京报集团以及社会各界提供新闻资讯、视觉资产管理销售、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互联网领域服务。

北京北晚新视觉传媒有限公司还与北京晚报纸媒实行报网互动,进而增强了社会信息传播力以及与网友、读者互动活动的开展力度。

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地坛管理处      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策展:郭梁、赵连颇、王小平、张风      文案:曹小彧

设计:范志芬、徐蕾娜      资料整理:高文静、温暖、全亚军、杨思宇

《京城胶片的记忆》影像展在线展出地址:www.takefot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