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沧桑望长城”延庆长城文化带系列报道

活动背景

作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庆境内现存明长城墙体长达179公里,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现存长城形制丰富、历史上战略地位重要,八达岭等长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延庆举办。届时,围绕“长城脚下的冬奥会”这一难得契机,以延庆长城为代表的璀璨中华文明将登上舞台中央。期间,一系列浓郁地方特色和长城文化特色演艺、主题展览等活动,也将让世人领略妫川文化厚重底蕴和丰富内涵,进而凸显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

九眼楼

九眼楼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的“火焰山”上。火焰山因山石多呈红色而得名,其主峰上的九眼楼是明代长城体系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敌楼。楼体以青砖砌筑在条石台基上,因每边并排9个券窗,故当地百姓称它为“九眼楼”。九眼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之上规模最大的敌楼,而且是明代宣、蓟、昌三镇的交界点,在军事防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菱形敌台

菱形敌台位于延庆区八达岭镇帮水峪村南,因为俯瞰时敌楼呈菱形,故名。长城在菱形敌台的周围拐了一个如黄河般的“几”字形,把孤零零的菱形敌台环抱其中。站在菱形敌台上,即可左右指挥长城墙体上的军士,又可布放已消失的花家窑堡奋勇遇敌,实属战时的前线指挥所。2014年,此段长城修缮时,曾出土了带有“崇祯七年重修”字样的瓦当,将长城修建时后延了数十年。

大庄科长城

大庄科长城位于延庆区大庄科乡龙泉峪村、香屯村之间的山脊上,可北望莲花山。大庄科长城墙体外皮大部分是用当地出产的大块花岗岩筑成,地面以上才有青砖痕迹。这里充满历尽沧桑的风貌,虽然显得破败,但景色壮美。该段长城东接黄花城水长城,地势平缓、敌楼密集。向西过昌赤公路后便戛然而止,再想寻秘长城踪迹,就要到20公里外的水关长城“川字一号台”了。这一长城沿线最奇特的景观,据说是因为“勿伤龙脉”所致。

石边长城

石边长城是一种通俗叫法,其实是以碎石干碴摆砌而成的一种墙体结构。这种结构看似简单,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所有的石块都尽可能大头朝下,以增加稳定性。石边长城的基础宽度一般5到10米,而顶部最窄的仅50厘米,剖面就是一个完整的梯形。延庆境内的石边长城是明代宣府东路的一部分,自四海镇九眼楼起至香营乡东边村止,绵亘近50公里,是延庆长城的绝对主力。

石峡关长城

石峡关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隘,长城城关相连,墩堡相望,保存原始,满是断壁残垣。明代史上,石峡关是与八达岭长城具有同等地位的军事要塞,均隶属于居庸关管辖,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关隘。李自成攻入京城的孔道就位于石峡关下辖的糜子峪口,现今虽属河北省怀来县管辖,但与还保留有遗迹的石峡堡仅一山之隔。

土边长城

土边长城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为黄土夯筑的长城墙体。延庆境内的土边长城集中在柳沟城与岔道城之间,小张家口村遗存最为丰富,包括了墙体、城堡、砖窑、烽火台等各种类型。延庆的土边长城是北京地区具有唯一性,因为自身特点,保存状况普遍较差,但柳沟村西的墙体残高仍然能达到近10米。夯土结构是先民们发明的一种取材简便、省时省力的建筑方式。

古长城

古长城为明代所建,开放段有空心敌台13座,均为砖石结构。古长城是八达岭的西延长线,制高点是延庆南山第一高峰——清水顶,沿修缮后的长城墙体再向西去,便可抵达石峡关。古长城虽然残缺不全,但在山头观望,云在头上过,雾在脚下飘,长城在层林尽染的山上蜿蜒穿过,显现出了它无尽的雄伟壮丽。

火焰山营盘遗址

火焰山营盘遗址位于四海镇石窑村东南的火焰山上,距离著名的九眼楼不到300米。据历史记载,该营盘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是与用于屯兵驻防的军城,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充分证明了九眼楼在明代驻军时的盛况。火焰山营盘遗址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山顶上的明代守军驻扎遗址,其北侧的炮台在考古发掘时曾出土过铁炮、铁蒺藜等器物,让人时常有烽烟四起、铁马铮铮的穿越感。